铁面无私的包拯
作者: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6-12-06 点击数:
铁面无私的包拯 北宋时,包拯为官30多年,他清正廉洁,刚正不阿,敢于犯言直谏,为民请命,传统剧目《秦香莲》就其中表现之一,至今为人称颂。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,宋仁宗想擢升张贵妃的伯父、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,一直为包拯所阻。一年后,张贵妃多次在仁宗耳边吹风,并在送仁宗上殿时,抚其后背说:“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。” 仁宗上殿后,第三次欲提拔张尧佐,说其并无大过。包拯闻言直趋案前,厉声言道:“各地官吏横征暴敛,民怨沸腾,张尧佐作为主管大臣,岂能无过。”其他大臣纷纷襄赞,张尧佐听得心惊肉跳,宋仁宗颜面尽失,一甩手回到宫里。 张贵妃迎上来问情况,宋仁宗余怒未消,说:“包拯说话,唾沫直溅到朕的脸上。你就知道宣徽使、宣徽使,不知道包拯还在当御史。” 包拯60岁寿辰时,他叮嘱儿子包贵一律不收寿礼。未曾想到,第一个送礼的竟是仁宗皇帝。包贵见 礼物特殊,不能不收,又怕父亲责备,就请送礼来的太监写几句话。太监便提笔写道:“德高望重一品卿,日夜操劳似魏征。今日皇上把礼送,拒之门外理不通。” 包拯知道后,坚决将礼品退回,并复《拒寿礼》诗一首:“铁面无私丹心忠,做官不可贪叨功。操劳本是分内事,拒礼为开廉洁风。” 为将清廉之风遗传后世,他曾作《家训》,刻石立于庐州故居。 “后世子孙仕官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仰工刊石,竖于堂屋东壁,以诏后世。”表明了包拯铁面无私、刚正无邪的心声。 |